主题: 五四青年节: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 晨晨
楼主回复
  • 阅读:120
  • 回复:0
  • 发表于:2022/5/4 22:19:36
  • 来自:浙江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绍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青春是什么?

是朗朗的读书声

是奔跑的脚步

是挥洒的汗水

亦或是燃烧的热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03年前,

中国有一群青年,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给社会带去了新希望,

名之“新青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他们敢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

挺起脊梁,朝气蓬勃,

不畏黑暗,勇敢发声。

他们为了民族和自由,

在昏暗中竭力传递着光明,

他们让我们在硝烟弥漫的年代,

看到了青年的力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鲁 迅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75-1907)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一生笔耕不辍,希望用笔改变国民精神。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鲁迅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这里保留了不少当年的老建筑,先生笔下的土谷祠、寿家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儿时课本中的场景,都能在这找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98-1976)


总理周恩来,出身自绍兴。

读书谋兴国,青春献革命。

——《周恩来总理颂》金经天


周恩来,祖籍绍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周恩来祖居位于越城区劳动路369号,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蔡元培

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68-1940)


知教育者,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站在军阀混战的风口浪尖上,北大校长的职位反而令不少人却步,在蔡元培之前,北大已经走马灯似地换了几任校长,其中严复、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一个个都是鼎鼎有名的精英人物,可纵算使出十八般武艺,最后还是离开校门。而教育经费的短缺也令大学校长极为头痛,但蔡元培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就任北大校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为了改革北大,他除旧布新,锐意改革,以学术研究为本,设立研究所,创办学术刊物,鼓励师生学术争鸣、思想自由发展,推行教授治校;打破学科界限,推行学分制,促进文理两科的渗透与融合,开创了北大“学术自由”之风,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京大学因此学术繁荣,人才辈出,影响全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


纵观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蔡元培可谓功不可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秋 瑾

辛 亥 女 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75-1907)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秋瑾,原名秋闺瑾,华夏杰出的女豪杰,别署“鉴湖女侠”,祖籍绍兴。


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白话报》,提倡男女平权。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905年,从日本回国后宣传革命,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


1907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后在安庆举义失败,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就义前顺笔写成“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成为举世传诵的绝命之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和畅堂35号,背依青山,面临和畅堂街道,是秋瑾长期生活、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徐锡麟

民 主 革 命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73 -1907)


徐锡麟,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同年冬赴日本学军,因患眼疾未能如愿。1906年归国,赴安徽任武备学堂副总办、安徽巡警学堂会办。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穿过而今叫做“锡麟老街”的街道,折身沿着窄长的里弄往里走,脚下是石板铺设的深深巷陌,由小巷一直向前,走到快接近河边时,拐一个弯,就到了徐锡麟故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幢建筑是由徐锡麟的祖父徐桐轩修建的,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依河而建,前后三进,由门斗、厅堂、座楼、藏书楼、桐映书屋和梅墅等组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

徐锡麟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后又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俞秀松

革 命 活 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99-1939)


俞秀松,又名寿松,字柏青,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杭州"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和陈独秀同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5个发起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首次出席莫斯科国际会议和首批留苏俄学习深造的共产党人;是我党最早参加与军阀作战的军事工作者,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俞秀松故居是俞秀松生命的起点,也是秀松精神的发轫地。故居坐北朝南,属晚清四合院式楼房建筑,二层木结构,距今已有135年,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保存有俞秀松的各类通信手稿以及俞秀松卧室、书房等,俞秀松的童年时期便是在这里面度过。1908年,俞秀松在临浦高等小学读书时,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他“深痛祖国至沦亡”,在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反帝救国的志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俞秀松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经常阅读《新青年》、《民国日报》等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报刊,从中汲取营养,使他愈发坚定了反帝救国的志向。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浪潮中去,并成了杭州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开始了其光辉而坎坷的革命生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俞秀松纪念馆是2019年在俞秀松烈士诞辰120周年之际竣工开馆,重在表现青年俞秀松的“革命状态”,是俞秀松革命事迹的集中展示。纪念馆分上下两层,包括陈展区块和功能区块两部分,通过前言、少年壮志、求学一师、党团先驱、戎马春秋、留苏生涯、新疆岁月、秀松长青7个单元部分真实呈现俞秀松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俞秀松烈士陵园

俞秀松烈士陵园,是秀松精神继续传承之地。陵园始建于1987年,当时仅有一个纪念碑,后来在1999年俞秀松诞辰100周年之际进行了扩建改造,改名为俞秀松烈士陵园。纪念碑上正面横刻的“俞秀松烈士陵园”由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于1985年所题。在陵园最高处的纪念碑上纵向镌刻的“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由李先念于1988年所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梁柏台

依 法 守 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99-1935)


梁柏台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重要领导人,人民政权第一位司法部长、检察长、中国劳动改造教育感化制度的创始人,第一部红色宪法起草人,被誉为人民法制和人民司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先驱。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梁柏台烈士碑亭


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由梁柏台事迹陈列馆与梁柏台故居组成,周边还有梁柏台烈士碑亭、梁柏台大桥等场所与设施。梁柏台红色教育基地为浙江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绍兴市首批红色旅游景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梁柏台事迹陈列馆


梁柏台事迹陈列馆通过实物陈列、视频展示、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梁柏台烈士的一生,以此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重要领导人、红色宪法与人民法制奠基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馆内陈设


馆内设有出生求学、远赴苏俄、瑞金岁月与革命伴侣四个主题部分。出生求学部分展示了生于动荡岁月的梁柏台在经历教育与各种运动洗礼后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成长为革命进步青年的历程。远赴苏俄部分展现了梁柏台毅然赴苏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组织与司法工作积累丰富经验的过程。瑞金岁月展示了梁柏台在中央苏区三年时间为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政权作出的杰出贡献。革命伴侣部分展示了梁柏台革命伴侣周月林的一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叶天底

革 命 贡 献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898-1928)


叶天底,原名霖蔚,学名天瑞,又名天砥。1922年9月,春晖中学正式开学,经亨颐出任校长,他应聘到该校教务处工作。不久部分教师在校外办起"农人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1923年秋,叶天底再次去上海,后由"东方艺术研究会"选派去任《民国日报》副刊《艺术评论》的编辑。这期间,叶天底还经常去上海大学听课,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与陈独秀、瞿秋白、罗亦农、恽代英交往频繁,于1923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叶天底故居

叶天底烈士纪念室位于上虞区丰惠镇虞光村浙东古运河北岸,主要展陈了烈士的生平和他在革命生涯中的重大事件及对党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叶天底纪念室

叶天底故居建筑始建于清代中晚期,总占地面积319.6平方米,建筑面积227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由主楼,东、西侧厢,照墙及天井组成的三合院。故居为一幢硬山造、三开间、穿斗式砖木构架的清代两层楼房建筑,坐北朝南,通面宽11.60米,通进深10.50米。屋前为天井,筑砖墙并设门斗护卫,门斗坐西朝东,门斗前立有一块雕花青石碑,上镌刻钱君陶所题“叶天底烈士纪念碑”字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纪念室展陈

故居现辟为叶天底纪念室,陈列叶天底生平事迹。明间大门上方悬挂胡愈之所书“叶天底纪念室”匾,两侧檐柱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楹联,陈列室正中为一尊叶天底半身塑像,主要展示了中共上虞党组织建立经过与独立支部活动、八县联合秋收起义、叶天底在狱中斗争等情况,并存有部分烈士书信、手稿及生前所用的床、桌、衣柜等遗物。现故居有“叶天底烈士生平史迹展”和叶天底烈士像一尊,供人们瞻仰和缅怀,是绍兴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以青春的名义

绘制满怀梦想的时代画卷

书写对万里山河的诚挚热爱



百年时光

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

用青春改写历史

用信仰坚守光辉

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部分素材来源:越城文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